热烈祝贺新葡萄8883官网AMG网站全新上线!

招生就业

从不同角度剖析大学生如何走好创业之路

日期:2015年01月09日          编辑:          点击:

创业者的主体是青年人,世界各国的情况大致如此。但中国的青年创业比重更高一些。由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完成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数据显示,在2009—2013年间,中国青年人(18—35岁)的创业活动占到45%。因此,鼓励青年创业,实际上不是简单地鼓励数量上的增加,而是鼓励提高创业者的能力,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青年创业者的特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参与创业的积极性,二是参与创业的动机。积极性表现在有多少青年人参与到创业中去;动机表现为是生存型创业,还是机会型创业。

从积极性看,青年创业的积极性主要与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年龄段有关系。目前,中国男女创业者的比例为1.5∶1,男性更积极参与创业;受过大学以下程度教育的青年创业者比重大,占到90%。青年创业者家庭年收入80%以上在6万元人民币以下。在18—35岁的中国青年创业者中,25—34岁的青年创业者占到60%以上。在创业的积极性方面,城乡之间没有差异。但是在创业动机上,城市的青年创业者体现为机会型创业,而农村的青年创业者体现为生存型创业为主。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创业者与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创业者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即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创业者以机会型创业为主,而未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创业者以生存型创业为主。

中国的创业环境在过去10年正在逐步改善,但仍然没有达到良好的状态。总体看,创业的硬环境优于软环境,比如,创业的基础设施优于服务环境;软环境中,社会环境优于创业教育、创业金融等环境条件。从我们多年的调查看,中国创业环境中最需要改善的是创业服务、创业教育和创业金融方面的条件。

因此,青年创业政策在导向上,需要引导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改善创业环境难点;二是提高创业质量,即成功率。

改善创业环境的难点是提高创业服务的层次。目前各地为青年创业提供的服务主要在提供公司注册、场地、公司成立后的工商税务服务上。但在技术、市场、融资、人才流动等专业服务上缺乏,这些服务不完全需要政府提供,但却需要政府通过制定建立创业生态体系的政策给予保障,并作为创业生态体系的重要服务基础去建设。

提高创业质量的关键,在于对青年创业者的教育和激励需要分类进行。青年创业者情况各不相同,创业基本动机存在差别。政府在政策上需要有两个着重:一是着重支持那些开展创业实践教育卓有成效的教育机构成为示范基地,使先进的教育方法得以推广,提高青年创业者的创业能力;二是着重支持各地区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富有地方特色的青年创业政策,充分体现青年创业者的特性。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主任 高健)

创业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犹如水蒸气集聚到一定程度就自然会下雨一样,创业同样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机会获取、资源整合、团队合作和市场检验等过程。创业活动会遵循一定的内在规律,由此形成相应的创业实践模式和创业知识体系,对此进行理性分析和认知,就是创业教育和创业学习。

有人说世界是一个圆,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圆心,教育是半径,半径越长,人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同理,创业如同一个圆,创业者好比圆心,创业学习是有效加长创业半径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创业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更有效地把握创业规律。

据一项权威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学阶段接受过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自我创业有明显帮助;积极参加创业课程和创业活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有显著帮助;很了解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能显著提升自己对创业前景的自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舒缓迷惘。

很多青年问我创业难不难?我说创业很难,因为创业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总结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只有创业的激情、优秀的创意及自己的团队是不够的。由于欠缺必要的管理经验、市场运作策划能力、正确面对失败的心态,以及足够的资本支持,使得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创业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要解决创业的问题,既需要从外部解决创业环境优化的问题,更需要从内部解决好我们青年自身素质能力提高的问题,而两者都需要有充分的创业学习。

创业学习,首先要学会发现机会、评估机会、并把机会转化成为可行的商业模式。其次要学会借船出海,突破现有资源的束缚,通过整合资源实现捕鱼目标。再有就是学会把创新作为生产要素,通过创新创意的驱动,实现从零到一、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真正形成自己的创业实体。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果青年能从自己身边的市场需求调查做起,从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去思考创新,从构建一个合作团队开始整合,就会一步步感知、学习和体验创业,就会逐步迈向成长的环节。创业学习还要学会勇于和善于面对失败,形成一定的应对风险能力。因为,创业不可能避开风险,创业几乎都会经历某些失败。我一直坚持认为,创业失败所获得的,远比成功获得的更珍贵,更有长远价值。青年创业不以成败论,创业失败也是真英雄。因为,青年创业最残酷地磨砺了自己,最真实地检验了自己,最深刻地感悟了自己,同时也最有效地强大了自己。

青年强则国强,创业不仅给了青年一个做真正自己的机会,更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建设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作者为全国青年就业创业优秀导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 李家华)

别急着讲“享受”

对于创业,有几个观点值得与创业的青年朋友分享:

首先是解决定位问题。当初跟我一起创业的年轻伙伴们经常问我,公司的未来在哪里,商业模式是什么,我一开始几乎说不清楚。因为思路几经改变,都是坚持半年不到便被迫改变,随波逐流。产业环境不成熟,我们也找不到方向,冤枉路走了不少。直到2010年,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长处,把移动互联网的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作为主营方向,几年下来,成绩斐然。方向非常重要,建议创业者务必把大方向确定并坚持下来。

其次,时刻保持年轻的心态。创业团队不管是年长年轻,敢想敢做、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很重要。年轻是资本,创业团队要保持心态年轻、思维活跃,最重要的还要愿意吃苦,而不是在创业期就总想着如何享受。年轻是资本,也会成为掣肘。对于很多年轻的创业者来说,面临的困难通常表现为过于理想化、缺乏社会关系、缺乏创办公司的经验。首先,要搞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那自然就是你容易收获的;然后就是弄明白目标市场,这个过程反复折腾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务必选择好合适的合作伙伴。在合作伙伴的选择方面,志同道合是最重要的,志不同不足以谋,宁缺毋滥,弥补自己的不足,分头负责各自擅长的领域,丑话早说。我非常反对“万能斗士”,要避免个人英雄主义。另外,还有一个借鉴他人经验的好办法,建立自己的顾问团队,在碰到关键性问题时,你可以咨询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由第三方的角度来帮自己分析问题,往往收获更大。但是你可能尚未结识到经验丰富或者拥有丰富资源的人。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积极地建立关系网,大胆去结识朋友。

最后,作为一个创业者,保持“饥饿感”是很重要的。过去5年统计数据告诉人们,创业者CEO工资和企业成功概率成反比。这一点我也很有感触,艾媒几年来,我相当长一段时间给自己开的是零工资。作为创业者,要经常保持“饥饿感”,别急着讲享受。

不过,坦率地说,我不希望自己的话会煽动年轻人辞职创业。创业的长征路上一路走来,在身边坚持走的创业者越来越少,倒下的是一大片。创业成功并不是一个高概率事件,我不鼓励“有志之士”纷纷下海创业。其实,如果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初创型企业,顺势而为,与企业一起创业成长,成功几率高,投入风险低,比独自下海随时可能被淹死强,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为艾媒咨询董事长兼CEO 张毅)

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青年人自主创业,有一定的优势,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业者尤其要重视几个问题:

首先,创业者要做好面对困难的充分心理准备。创业之初由于人手少,无严格分工,创业者不得不担任多种角色,既疲劳不堪,又常常不能适应,容易使人烦恼;由于观念与资金问题,家人不理解,出现家庭矛盾也时有发生;创业要与社会各方面打交道,碰鼻子办不成事的情形是常有的,容易使人灰心。如果没有承受挫折的准备,稍遇失败就心灰意冷,害怕承担风险,则很容易半途而废。创业者事前要预见到创业的艰辛、风险和可能的失败,并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以顽强的意志承受这一切。

其次,减少单打独斗,尽量组建优势互补的团队。创业,是一个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一创业就成功、一生只创一次业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所以创业初期有伙伴支持会更容易成功。如今,由于市场的充分竞争,创业要处理的事情面广、量大,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有效地应对各类情况。组建创业团队则能有效形成合力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但也要注意创业团队成员的性格搭配、角色分工,成员要对公司远近期目标、策略制定、股权分配取得认同,从而减少因为性格与分工不同而出现的人员不积极与流失,避免对企业的伤害。

再者,目标确定,就要锲而不舍干到底。创业,志向高远固然重要,但要实现它,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认真地努力。2010年10月深圳市三肯光电有限公司创立,面对不到10个员工,我反复诉说:要把公司办成一流的企业!而现实却是连做大功率还是小功率LED的方向都还没确定,甚至连完整的生产线都没有。“每天重复琐碎的工作,梦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常令人烦躁不安,成为一流要等到何年何月?”然而,目标的实现就是“今天”的不断积累,就是“现在”这一刻的不断延续,即使你急功近利,明天也不可能跨越今天提前到来。与其莫名其妙为明天而烦恼,苦思冥想去制定“长远”的规划,还不如全力过好今天,这才是实现理想最切实的方法。不错过今天、认真工作就能看清明天,明天再认真工作就能看清后面的一周,一周认真工作,就能看清后面的一月……就这样,三肯从2010年的年产能100万只,到2011年的1亿只,2012年的2亿只,到今天的月产能1.5亿只走了过来,公司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壮大。

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作者为三肯光电董事长 郭亮)

Baidu
sogou